Search

【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碎碎念:D】

在KC的課程中,常常提到「re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碎碎念:D】

在KC的課程中,常常提到「relative stiffness與relative flexibility」(相對僵硬與相對彈性),或是「限制與代償」這兩個概念。

這些概念可以說是延續自Shirley Sharmann「動作會往最小阻力的方向發生」:身體動作系統中阻力小之處,就會是相對彈性,或是傾向代償之處;阻力大之處,就會是相對僵硬,或是真的有限制之處。

本次主角:40歲女性,上班族,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。上瑜伽課時,需要做出手往後伸,摸到腎臟區域的動作,但是在

1. 肩關節後側會疼痛,
2. 按壓在肩關節前側也會疼痛。

觀察發現,個案使用:身體前彎+肩胛骨前傾的方式,以利手臂後伸與內旋,且若接著將手肘往軀幹靠攏(類似上臂外旋的動作),就會出現1. 肩關節後側會疼痛。同時也觀察到,個案的肱骨在動作中往前凸的很明顯。

身體前彎、肩胛骨前傾、肱骨頭前凸、手肘軀幹靠攏幾個比較明顯的動作單元,屬於相對彈性之處。其中肱骨頭前凸與手肘往軀幹靠攏(類似上臂外旋的動作)是感到疼痛之處,懷疑就是失控代償之處。

那限制之處,有哪些可能呢?

第一類,可能是該失控代償部位,其關節的相反動作方向。

第二類,可能是除了該失控代償部位,所有其他關節都有可能產生限制。

第三類,可能是該失控代償部位,軟組織(例如肌筋膜)緊繃,直接讓此部位重複出現失控代償的方向動作。

第四類:可能是除了該失控代償部位,所有其他部位的軟組織(例如肌筋膜)緊繃。

雖然限制部位會出現在代償部位附近,但是也有可能埋藏在遠端關節。肱骨本身、頸胸椎、肩鋒鎖骨關節、胸骨鎖骨關節、手肘、肩胛骨、胸腰椎、頸腰椎...

當限制解除,人體對於學習控制新獲得的活動度,將會事半功倍。限制與代償常常是一體兩面的問題,當限制解決,不再需要仰賴代償,當然可以減低疼痛的機會(正在發炎或是神經敏化痛等系統性疾病除外):D

#條列很複雜省略100次 #clinicalreasoning #kineticcontrol #tinainmotio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林維萱物理治療師,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,現為Kinetic Control認證國際講師、Polestar認證皮拉提斯指導員、GYROKINESIS®禪柔認證指導員,專長於動作控制與運動訓練。
View all posts